“莫嫌春浅花房小,春在枝头已十分。”
立春已过,寒意渐消。虽说早春时没有雪覆山野、硕果累累等壮丽景观,但万物蓄势待发,这个时节的风景也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正观新闻给大家挑选了一些保存至今的文物古画,就让这些国画提前带我们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春季美景吧。
【资料图】
《早春图》
《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描写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虽是早春图景,但作者并没有描写草木发芽、冰雪消融等细节,反而从山间着手,通过描绘山间雾气升腾,表现天气转暖,展现早春之美。
《湖山春晓图》
《湖山春晓图》是南宋画家陈清波所创作的绢本设色扇面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是描绘西子湖旁的春晓景色,是一幅清润淡雅的山水小品画。湖堤一边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深院高楼,另一边小路上有一人骑马远行,身后有两个仆从肩挑行囊,怀抱古琴。简括明了的线条、大片空白的院体格式与清新淡雅的色调使画面在含蓄蕴藉之中充满了春天的明媚。
此图构图大胆而新颖,取西湖景致最佳处,从画幅中间一分为二,上半幅实景,描绘春雨漾漾之山色,下半空间大量留空作为西湖之湖水,用简单的景色笔触绘出西湖早春美景。
《春耕草堂图》
《春耕草堂图》是清代禹之鼎的作品,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 《春耕草堂图》描绘了春意盎然、农事正忙的景象。
画中老者头戴草帽,右手拈须,左手向背,站在河沿正视前方,人物形态极为传神。旁有两童侍立,一童持杖,一童背书卷。图左侧是郊外,草庐茅舍,城廓依稀,花木正茂。远处是一片桃花林,一农夫在田中赶牛耕作。背景桃红柳绿,春水潺潺,把春天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看出,画家无论是在构图、笔墨技法,还是敷色染彩上,都体现出极深的造诣。
《山径春行图》
《山径春行图》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传世名画,现收藏于台北博物馆。
《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出门游玩的文人,一边手捋胡须,一边慢步进行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画中柳枝纤细,随风而动,山径两旁,桃花盛开,描写了春天生机且富有活力的自然景色。
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薰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浸淫于春光中文士沉醉的情态表露无遗。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雨余春树图》
《雨余春树图》是明代画家文徵明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图描绘了远处高山,近处高士对谈的场景。
全幅中间为一条宽阔溪水,将其画面纵切成上、下两段,上段即画幅远处崇山叠嶂,山峰耸立,展现春日山间美景。河滩上还有有二位高士边闲聊边观赏风景。而此画的下段,夹岸坡陀叠起,崎岖不平,有的坡陀伸展至水上,坡陀上长有几棵高大的松树和其他杂树。临溪处筑有一小亭,有人策杖优游,间吟望远悠闲自在,展现出一派隐逸文人的诗画境界。
《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这幅画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图中除描绘了山水树石外,还描绘了白云出岫,杂以楼阁、院落、桥梁、舟揖,并点缀着踏春赏玩的人物车马,展示出一幅杏桃绽开、绿草如菌、水波粼粼,春风荡漾的春日融融之景象。
《游春图》山、水、人和谐相融,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有代表性。该画不仅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现存最早的一副山水画。
《春山图》
《春山图》是元代画家商琦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图描绘了典型的“青山绿水”。该画山清水秀,山坡上一排松树,五人分别立于树下,相互交谈,观赏山川景色。山间房舍俨然,掩映于林木之中,山上树木丰茂,流泉湍急。高山屏立,气势宏大,远山缥缈,隐没于云雾之中。
途中近树、远树形态各异,全用浓淡攒点着叶,共同装点出万物勃发、遍山染翠的春之景象。
(资料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等)
关键词: 国画里的春天冬去春来 大地复苏 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