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4日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在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中心小学,有这样的三代教育人,他们扎根乡村教育,勇担筑梦育人的历史使命,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乡村教育的最美篇章。
57岁的潘永正是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教龄35年,再过3年,他就要离开自己从事多年的教育岗位了,心中有诸多不舍。他于1988年从德州师专毕业后,放弃了在县城当老师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选择了一辈子的职业——乡村教师。
(相关资料图)
潘永正说,“我从小是在乡村长大的,知道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选择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乡任教,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尽我所能,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
当时,潘永正是陵城区义渡口镇中心小学迎来的第一位大学生教师,很受同学们欢迎。孙会芬是潘老师的第一届学生,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孙会芬说,“第一堂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潘老师那时特别帅气,而且讲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当时在我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树立了自己的理想,长大后我也要像潘老师一样,当一名教师。”
在潘永正的影响下,孙会芬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乡村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深知教育能让农村孩子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所以她毅然回到家乡,只为让家乡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从教3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农村小学教学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演绎乡村教师的精彩。
“从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无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乡村教育的改变,并非只需要一代人的付出和努力,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共同努力和坚守。每当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我就感觉选择这职业是非常值得的。”孙会芬坦言。
孙会芬还说,“如今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传授知识,成为了学生时代自己向往的老师的模样。希望年轻的老师们,能够继续培养下一代,不忘教育初心,振兴乡村教育事业。”
35年弹指一挥间,对潘永正来说,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已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在30余载的教书生涯中,最令他引以为豪的是,他所教的学生们都学有所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潘永正说,“我送出了一批批的学生,看到他们走出学校,考上了大学或者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成就,我就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自己非常有成就感。”
乡村教育,不仅要有老一辈教育人的坚守,也需要年轻一代人的传承,才能改变乡村教育的面貌,潘永正鼓励她的学生从事乡村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同样在潘永正的影响下,她的学生周悦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来到农村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周悦告诉记者,“我本身出生在农村,这里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是我的恩师,看到他们身上那种对待教育事业的真诚和执着,让我倍受鼓舞,决心扎根农村当当一名农村教师。我觉得相比于大城市的孩子,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们一些。”
30多年来,学校发生着变化,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见证了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如今,当地的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学生的读书环境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近几年,德州市陵城区教体局大力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农村一线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乡村教师吃上暖心饭,睡个安稳觉。
潘永正谈到,“在过去,学校的教室是平房,屋里的条件非常简陋。现在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设备都配套齐全。希望学生们能像参天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闪电新闻记者 刘振 摄影 戚冰冰 德州台 李彪 陵城融媒 赵群 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