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要求2023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对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吸引利用外资、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作出部署。以下5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

会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释放了较为强烈的积极信号。

第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是2023年经济回升的重要基础。本次会议提出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在流行期平稳度过后,要素流动和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有望大力缓解,2023年经济活动或将出现明显回升。

第二,稳增长政策保持较大力度,存量叠加增量政策同向发力。本次会议提出2023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2023年将呈现“宽财政”“稳货币”“宽信用”等特点,存量稳增长政策措施将持续显效,增量政策也有望相继出台。

第三,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改善市场主体预期。会议提出“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两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经济,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信心。二是优化平台企业定位,支持平台企业发展。会议要求“在常态化监管下,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有利于创造就业、技术升级、提升实体经济效率和潜能。

第四,低基数是2023年经济回升的重要条件。2022年我国经济恢复程度总体偏弱,前三季度GDP增长3%,为2023年经济增速回升提供有利条件。

政策稳增长力度不减,强调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第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高赤字率和优化组合各项工具值得期待。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政策仍将是政策发力重点。预计赤字率可能会提高至3%甚至以上。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仍然较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有望加大力度。

第二,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持续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一是“总量足够”。2023年将总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M2、社融增速有望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进而为实体经济创造稳健略宽的融资环境。二是“结构精准”,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支持房地产等薄弱环节。

第三,优化政策实施方式,推动形成政策合力。2023年政策增量空间相对有限。因此,要通过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来充分发挥好存量政策的效用。会议强调“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等,也可以看作是对近年来宏观政策协调性不足的一次纠偏,防止在政策调控中再度出现“合成谬误”。

第四,注重政策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次会议提出“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2023年宏观政策将注重留有空间,在经济回升势头相对稳固后,政策支持力度或相机调整。此外,城投融资平台等方式的融资规模将相对受限,这可能对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形成一定制约。

将扩大内需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消费优先和投资强化

未来,全球经济将由“滞胀”向衰退演变,我国出口增长继续承压。本次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第一,将推动消费回升作为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原因在于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居民收入下降、预期转弱、场景受限,消费受到较大冲击。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是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会议提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第二,继续发挥投资托底作用,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是继续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二是提升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第三,发挥长远着力点的系统性作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为扩大内需提供重要支撑。深化改革,增强内需发展动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产业政策强调发展与安全并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产业发展注重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会议明确提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指明了2023年产业发展的两大抓手。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第二,产业安全性的重要程度显著提高。本次会议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在产业政策中突出强调“要发展和安全并举”。预计未来我国将花更大力气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打通供应链堵点、加强产业链在极端情况下的保障能力。同时,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也将更多考虑实体企业承受能力。

第三,发挥科技、金融等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本次会议强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未来政策有望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卡脖子”等关键领域和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加大,同时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和处置

第一,供需两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供给端“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同时,“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需求端坚持房住不炒,释放合理需求。会议提出“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第二,继续做好房地产行业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本次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针对房企融资支持的政策出台,尤其是针对头部优质房企的政策救助力度有望加大。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研究院)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地方政府 我国经济